查看原文
其他

为师三十年 (杜课第377期)

2017-12-01 杜骏飞 杜课


编前语

今年是杜老师从教三十周年,六月,杜老师曾和同学们小聚,会上分享了众多从教经历和人生经验。今天我们摘录部分谈话,以飨读者



为师三十年 

(在从教三十周年师生聚会上的谈话实录)

今天是从教三十周年纪念日,谢谢各位同学回来看我。回想当年,刚开始做讲师时,自己也觉得太年轻了。没想到一转眼,几十年就过去了。
 
现在同学们的数量已经很多了。今天在场的,从四十多,到二十多,年龄跨度很大。这次聚在一起,也让大家有个相互结识的机会。
 
同学们都知道我选学生,时常是让上一届选下一届。所以,你们大部分都是被上一届挑出来的,今天可以好好感谢学长的“不杀之恩”。(笑声)
 
我自己选学生,确实有时看看面相,(笑声)其实就是看文化气质吧,有时看性格,大部分还是看品格。这个回头再细说。
 
我不敢说我培养的学生个个都“成功”,“成功”这个词毕竟是一个世俗的说法。但我可以说,大家几乎都是我得意的学生。因为你们从性格、脾气上来讲,都和我很合得来,你们同学们之间,在一起相处得也很愉快。
 
我刚开始教书的时候,才二十一二岁,没什么经验,现在经验就丰富多了,教书算是游刃有余了。今天在这里,想向早期的学生打个招呼,当年教你们的时候,不太有经验,有些疏漏,也有些偏颇,请各位见谅。
 
同学们毕业前,我大多提过要求,要求逢年过节,要来个短信。这种礼数,对老师的意义虽然大,但对你们自己的修炼意义更大,请仔细体会。
 
我听说有的同学毕业后,杳无音讯,跟学院没联系,跟同门没联系,对导师也很少问候。我觉得这样不好,失礼也是一种人生缺陷。既然是三十年一聚,我要补充这几句。
 


在你们的来信中,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。
 
有的同学说我很严格,还有的同学说我很宽松,到底这个矛盾当中有什么规律呢?我给大家做个统一说明:
 
我是对事严,对人松。对大节严,对小节松。对事严,凡是涉及做论文、求学、干事业,我都会要求极致,但是对大家的日常生活,我只有宽容。对大节严,是说人可以不拘小节,但不能大节有亏。
 
另外,我是平时严,但考核松。不止你们研究生、博士生,哪怕本科生,都是这个原则。看看你们的成绩,最后差不多最后都八十分起评吧?(笑声)这个教学理念就是,平时严格才叫严,严格培养嘛,毕业考核答辩的时候再严,那属于惩罚,教育意义已经不大了。
 
其实,严格要求的地方都是着眼长远的。即使现在看,你们在工作当中也还会遇到很多挑战,衡量你才能的一个要诀就是——能不能把工作做好,还是出乎预料的好,且必须很快做好,这才是高级人才。
 
如果你能很快把事情做好,做的出人意表,就代表你沉淀了真实的能力;如果你咬牙切齿才能做好,只是普普通通的好,那很可能你可能还做不好。做不好,是因为训练不足,也可能是你的才能不在此处。
 
一个人的才能不在此处,而在它处,就意味着你真正的才能被埋没了。我们大家在人生选择中,还是要多着眼于自己的天赋。
 
工作时间不长的同学,当你刚开始工作的时候,一方面你要有才能,另一方面你必须超级勤奋。在这两者的共同帮助下,你就能达到事业的舒适区:在这一领域你既做得很好,又做得很勤奋很享受,以至于别人无法与你相提并论。
 
这时候你可以喘口气了?还不行。因为你必须脱离舒适区,再去学习新的东西。如果你很长时间只有输出没有输入,就会变得非常危险,你可能最终会成为一个空壳人才。
 

停滞下来的时候要特别小心——你的事业天花板就快到了。就像产品周期一样,事业生命力也会有死亡期。要延长事业的生命该怎么做呢?——充电,看看自己能不能进入第二个生命期,如果能,那继续向上。
 
昨天我看到一个陈道明的故事,非常有感触。
 
这几年,陈道明在片场,经常观摩青年演员如何表演。青年演员就问他:“陈老师,您都到这个水平了却看我演戏,不会把您的水平看低吗?”陈道明说:“不是的,我的水平高那是过去,我们那时候的表演还是有痕迹的,在你们的时代,我还是得学,要不然我跟不上。”
 
他和我说的是同一个道理。
 


 
不断努力是为了什么呢?你可能会想到,是为了成功。其实并非如此。比起成功,我还是更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幸福。这两者是有区别的,我还在杜课专门做过讨论。
 
“成功”这个词,你无法确切地给它一个定义。
 
以做教师为例,你提了副教授、教授,是成功了吗?不一定,还有博导,还有形形色色的头衔,各种学术锦标。难道要一直这样追逐下去吗?不可以。在追逐外部评价的路上,你不好说什么是成功。
 
人生努力,其实不是为了头衔、为了拿高薪,更不是要别人给掌声给荣誉,而是为了自我承认和自我实现,在自为的状态下找到幸福感。
 
到了人生的这个阶段,我差不多已经基本了解了人生中的奥秘,我觉得,保持自我、保持尊严、保持乐趣,这才是生活的真谛。
 
现在我和大家的沟通主要在杜课里了。关于幸福,我在杜课里面讲过不少次,例如涉及到金钱观的问题,你不应该说:“我要多挣一点”,正确的解决之道是,“我少花一点”,把自己的生活水准降低一点,这样就显得更有钱了。当你月薪一万的时候,你可以假装自己只有六千月薪日常就按照六千的水准去消费,你会觉得生活实在是太富足了。(全场大笑)
 
是这样的。人的痛苦大多是求不得之苦。几乎所有人对于生活的抱怨,都是因为互相攀比而导致的不良反应,其实就是一种“相对剥夺感”。
 
希望你们的人生能做到以下几点:一是自如,反映在工作和生活上,就是凡事讲求游刃有余;二是精进,只要有余力,就不断自我提升;三是顺应,如果努力到极限,目标还是超出自己的水平,就要懂得顺应,守住本份。
 
其中,后一条,懂得顺应的观念,未必能使你幸福,但至少可以使你逐步远离世俗之苦。离苦,即是得福了。
 
下面,我对大家的文章和来信,做一个回应.......




杜课粉丝群成立了,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,添加“杜课小助手”,加入杜课粉丝群。


感谢阅读本期《杜课》,下期再见


往期精选


人物:阿米尔·汗的完美人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吴清友逝去,留下这九句话鲁迅先生


视频: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


文字:我们去露天上课吧?杜骏飞:“学习的最高境界,是做沉静的飞鸟”记者节答问 颠倒之思  “侵略性”


关注豫章学院(上)豫章书院(下)虐童事件:五个基本问题当“剁手”成为命运“江歌案”评论指南


音频:一诚天下动青春黑暗森林,光明森林忘人,忘我,然后演讲时间穷人


元能力养成:敬畏反思宽容钝感坚毅遗忘 利他 运动乐群 悲悯


鸣谢:

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

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

本文为《杜课》原创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

  编辑|杨婧婕

  责编|胡园 王静颖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